徐義剛院士為全所師生做學術報告
3月23日上午10點,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所長、同位素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義剛院士為全所師生做了題為“地球內外系統的聯系機制”的精彩學術報告。這也是“同位素室學術報告”2018年開春的首次學術報告。
21世紀國際地學研究已進入“后板塊時代”,徐義剛院士首先介紹了“后板塊時代”亟待解決的一些科學問題以及面臨的重大挑戰:板塊運動的驅動力、板塊構造的啟動機制、板塊構造如何“登陸”、地球內部如何運行、深地物質循環規律與通量、地球內部過程如何影響地球宜居性、地球內外系統的聯系等。之后,徐義剛院士通過對“深地過程與宜居地球”、“從小地幔楔到大地幔楔”和“從地幔動力學到地表地質”三個研究案例的生動講解,深入分析了廣州地化所目前在科學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面臨的機遇,并鼓勵廣大師生拓展科研時的全球視野,加強多學科交叉和地球化學定量化研究,以技術革新引領科研,做出突破性的重大成果。
報告持續了2個小時,在場師生與徐義剛院士進行了熱烈討論。
(寫稿:羅震宇 攝影:高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