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化所“資源環境與宜居地球”線上夏令營成功舉辦
7月20日-21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資源環境與宜居地球”線上夏令營成功舉辦。本次夏令營由廣州地化所教育處舉辦,吸引了140余名大學生報名,經過全方面考核遴選,共計70余名優秀本科生成為正式營員。
開營儀式上,副所長王強向線上參與夏令營的營員及觀眾致以誠摯的問候與歡迎,同時對廣州地化所的歷史沿革、所情概況、科研平臺及成果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介紹。王強表示,廣州地化所培養的眾多研究生、博士后已成為各領域的佼佼者,作為一片孕育優秀人才的沃土,歡迎大家未來加入廣州地化所這個大家庭。
教育處處長馬躍良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歷史沿革、廣州地化所研究生招生培養政策等方面的情況,他熱忱歡迎各高校學子加入廣州地化所,成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一份子。
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干、同位素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黃小龍、中科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主任閆義、中科院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朱建喜蒞臨現場,為與會營員介紹4大實驗室的歷史故事、實驗平臺、科研團隊、特色成果,令與會營員系統了解了廣州地化所扎實的科研基礎、先進的科研平臺、優秀的科研團隊。
夏令營邀請了朱照宇研究員作特邀報告。朱照宇以《古人類與古環境》為題,系統的介紹了古環境與古人類野外地質研究內容方法,并生動講述了其關于藍田上陳古人類、舊石器遺址研究背后的故事,該項研究發表在Nature,并入選“2018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科學家王新明、王云鵬、陳華勇、李元、楊陽分別以《空氣污染和大氣環境面臨的挑戰》、《廣州地化所油氣地球化學的研究歷程及近期進展》、《礦床學研究展望與個人求學科研心得》、《地球生命必需元素的來源》、《海底火山作用:揭秘地球深部的探針》為題作前沿科學科普報告,為與會營員打開了一扇通往科研道路的窗口。報告期間,營員與專家線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交流。
本次夏令營是引領青少年投身科研,以科技強國、科研報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夢想的橋梁與窗口,也進一步提升了廣州地化所在各高校的認知度及社會影響力。
所領導、各室正/副主任、教育處處長作廣州地化所總體情況介紹
科學家為營員作前沿科學系列講座
專家營員線上互動交流
(教育處供稿)